延边大学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部门概况  |  科研机构  |  获奖成果  |  科研团队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  学术委员会  |  主办刊物  |  管理文件  |  期刊目录  |  下载中心 
成果荟萃
当前位置: 首页>>成果荟萃>>正文
 
 
“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
2016-11-14 15:50 金柄珉 

 

20世纪前半期,一江之隔、唇齿相依的中韩两国同处于生灵涂炭、山河破碎的历史境遇,面对着共同的敌人。韩国大批贫苦农民怀着生存的冀望主动或被迫迁徙到中国,更有众多有志之士抱着光复三千里江山的决心,流亡到中国。危难中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倾力相援。以反映韩国人在中国广袤大地上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义无反顾的抗日斗争为主体的各类文学作品,顺时而起,应运而生。

这类作品的作者涵盖面广,包容了现代中国不同党派社团和宗教信仰、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不同文学流派和美学意识的作者,既有知名作家、学者、记者及其他文化工作者,也有中小学生、军界和政界人士等;作品的刊发处所和传播覆盖面广,除京沪宁渝外,地域遍及中国南北东西,不仅有纯文学刊物和报纸文学副刊,更有诸多非文学的乃至科技专业的报刊;作品的题材内容广,既有时代主题的讴歌,志士仁人的写照,也有芸芸众生困苦悲戚处境的描画,负面人物可憎可恨身影的勾勒。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描写异域人和异域生活的文学作品中,表现韩国人和韩国的作品可谓“标新立异”,特色鲜明,独具一格。

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这些作品,以其不可复制的视角和特点所展现的文学景观,丰富了中国现代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题材内容、思想内涵和人物画廊,具有极大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它们不仅有助于扩展和深化对中韩现代文学的认识,还为现代中韩文学文化关系史、交流史研究,提供了若干新的文献史料和思想启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上述作品理所当然地受到中韩两国学者的共同关注,随着中韩建交和两国日益频繁深入的文化交流,这一研究领域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研究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和丰硕的收获。

应该看到的是,由于相关文献史料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发掘和整理,成绩卓著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和遗憾。

一是基本文献不足。论者未能较全面地掌握各类相关文献,据不完全的文献进行研究、作出论断的情况较为普遍,即使一些有卓识洞见的论文,这方面也存在瑕疵。由于文献的匮乏,还影响到有关专书的历史叙述。比如,中国学者撰写的众多中国翻译文学史著作,就没有对韩国作品的现代翻译作出符合实际的介绍和叙述。尽可能全面地掌握相关文献资料对于科学准确的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是依据的文本不当。对于文学作品,研究者在作品的解读,思想的诠释,内涵的探究,艺术的赏析,价值的评价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空间,可以而且应该各持其说,百花争艳。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翔实准确的文本基础上。遗憾的是,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大多以五、六十年代或八十年代新出版的文本作为论述的文本依据。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许多作者在旧作重版时,对作品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有的甚至多次修改。错别字、不规范字、标点等的修正,以及语言表达方面的锤炼加工,或有助于作品语言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和艺术表达的改进,但一些作者或为顺应时势或迫于有形无形的精神压力,还对初版本中若干重要语句、对话、叙述作了删改,有的甚至成段的改写、补写或删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初始本言说的语境、意义和风格,减弱甚至部分失去了作品具体可感的历史气息。作者有权修改自己的作品,但论者只依据新版本来解读作品,其论述的科学性和论断的准确性就会有偏差和折扣。重视作品的原初文本,当是学术研究必须的严肃态度。

 

只有立足于尽可能完整充实的文献史料,才能对这类作品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思想艺术特质及社会意义作出科学的解读和探析,进而有根有据地揭示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原委。尽最大努力汇集整理并以历史既有面貌出版上述作品,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构建相对完整系统、翔实可靠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库,既是这一领域研究基本建设题中的应有之义,根本之举,也是中韩研究者殷切希望着的一项亟待完成的工作,学术意义重大。

所有的研究都必须立足于文献,所有的研究者都必须尽可能多的掌握文献,但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需要去经历搜求文献史料之苦之累。文献史料当是天下公器。为此,我们花大力气整理编辑这套《“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以保存可贵的历史资料,弥补既有文献的不足,为研究的深化和进展竭尽绵力。

 

本丛书以“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冠名。“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不仅应包含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对韩国人和韩国的描写,中国文坛对韩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和对韩国文坛的关注,还应包含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运动、理论和作家作品在韩国的传播和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韩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和评介研究。本丛书所涉及的是前一方面;至于后一方面的内容,则是今后的计划,没有包含在目前这套丛书中。

本丛书分为《创作编》、《翻译编》和《评论及资料编》三编,共十册。其中,《创作编》五册,含“小说卷”三册,“散文•通讯纪实卷”一册,“诗歌•剧本卷”一册;《翻译编》二册,含“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卷” 一册,“民间故事•童话•神话传说卷”一册;《评论及资料编》三册,含“评论卷”二册,“评论卷”、“资料卷”合一册。“资料卷”有全部作品的分类题录和系年索引(1917-1949),全部译作的分类题录和系年索引(1927-1949),相关评介研究的中、韩分国题录和综合系年索引(1927-2014)。

《创作编》、《翻译编》力求客观地完整地呈现出中国有关韩国人和韩国各类创作、译作的原生态,即当时固有的真实历史状貌,无论作(译)者持何立场观点、审美情趣,也无论作品思想内蕴深刻丰富亦或浅显单薄,艺术表现精湛圆熟亦或稚嫩粗糙,均不隐讳,遮蔽,修饰,改动。旧体诗词和文言作品的汇集尚需时日,因此未予列入,只选录了少量取材或视角特殊、语言文白夹杂的作品。

《评论及资料编》力求真实呈现20世纪上半期对此类创作和译作的所有品评。同时,展示20世纪50年代至今,随着文献的逐步开掘、视野的日渐拓展,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和研究新人的加入,各时期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尽管其间的一些论文存在文献缺失或视角单一的缺憾,但表现出研究者们为搜寻尘蔽的历史文献、拂拭其闪光之处的种种努力,难能可贵,其阶段性的文献价值和学术贡献,仍值得珍惜和留存。

 

本丛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不少中韩研究者的热情鼓励和无私帮助,更得到吉林省高等教育专项资金项目资助和延边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对此,我们由衷地表示感谢。

为了做好编辑本丛书这项拓荒工作,我们殚精竭虑,孜孜矻矻,尽了极大努力,付出了艰辛劳动。相信丛书出版后会受到中韩研究者和读者的欢迎。限于我们区区数人的目力和精力,丛书收录的创作、译作和评论当有遗漏,祈望有识者补充指正。 

 

 

 

 

 

 

 

 

 

 

 

 

 

 

 

关闭窗口
 

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处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电话:0433-273-2082    邮编:133002